白癜风的鉴别诊断

小半 2018-6-20 2866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白癜风需要和多种疾病相鉴别。Gawkrodger等认为白癜风需和 l7种疾病相鉴别。Tai'eb等 认为非节段型白癜风需和八大类疾病相鉴别。杨慧兰等 认为白癜风需和四大类 2O余种疾病相鉴别。现列举七大类 20余种疾病,希望对白癜风的鉴别诊断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介绍。


一、其他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1、晕痣:又称离心性后天性白斑,本病因白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有一小色痣而得名。可能是白癜风一型,约20%或者同时患有白癜风。


晕痣病程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为色痣周围出现脱色晕,第二期为中央的色痣脱色,第三期为中央的色痣消失,第四期为周围的脱色晕消失。


皮损好发于躯干,多为单发,边缘无色素沉着。最需要和晕痣鉴别的是痣周白癜风(白癜风波及色痣),晕痣形态对称,中央的色痣距离边缘等距,而痣周白癜风其他部位有典型白癜风皮损。此外,中央色痣消退的晕痣和白癜风的鉴别,依据病史可作出鉴别。需要提醒的是,白癜风患者易伴发晕痣,或者说晕痣患者易伴发白癜风。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青少年,好发于躯干,单发或多发。

(2)、以色素痣为中心发生,围绕色素痣的圆形或椭圆形白斑,边缘清楚,大部分白斑可因中心痣的缓慢消退而随之逐渐消失。

(3)、无自觉症状


2、无色素痣:本病常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皮损相对不发展,终生相对位置不变,随着体表面积增大而增大,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常沿神经节段分布。


无色素痣是典型皮损为条索状的色素减退斑,而非色素脱失斑,边缘呈锯齿状或泼溅状;皮损区毛发一般不变白;损害一般不累及黏膜;色素测定仪检测显示,无色素痣的相对黑素指数显著高于白癜风。此外,也有无色素痣伴发白癜风的报道 ,有皮损区毛发变白的无色素痣 (少见)。


3、贫血痣:是限局性皮肤浅色斑。皮损处血管组织发育缺陷,但不是结构而是功能异常。


(1).本病多见于生后或儿童时期病发,亦可晚发。

(2).好发于面部,颈,躯干,亦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

(3).皮损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浅色斑,边缘处呈正常肤色。

(4).拍击或摩擦浅色斑不发红,用玻片压之,浅色斑与周围变白的皮肤界限不清。

(5).无自觉症状,终生不退;以玻片压皮损边缘时,皮损和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消失


诊断要点:

根据限局性皮肤浅色斑,用玻片压之,浅色斑与周围变白的皮肤界限不清,一般即可诊断


4、斑驳病:是一种先天性局限性皮肤和毛发的色素脱失,临床少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累及黑素母细胞的分化。;不累及黏膜;可伴眼、耳、唇、齿的畸形及精神神经发育异常。


诊断要点:

(1)、出生时即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分布不定的色素脱失斑及正常皮肤上杂有色素沉着斑点,外观呈斑驳状。

(2)、最常见前额中央有倒三角形或菱形,对称尖部向后或向前发展的色素脱失斑,合并白发,称为白色额发白化病。

(3)、其他的白斑发于身体接近中心部位,胸前、面部、腹部及四肢,而手足、背部很少累及。

(4)、患者可有家族史,色素脱失斑终生无变化,亦无自觉症状。


5、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又称:播散性豆状白皮病。本病病因不清,可能与皮肤老化和光损害有关。尤其是长期日光暴露者;皮损小而圆,呈泪滴状;皮损区毛发不变白,也不累及黏膜。组织病理显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表皮突扁平,黑素细胞数量减少,角质形成细胞中黑素减少。


诊断要点:

(1)、多见于儿童和成年人。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面部及躯干,尤常见于下肢。

(2)、皮疹为2-6mm大小的不规则形乳白色斑,不会继续扩大,界限鲜明,表面光滑,周边无色素沉着。

(3)、无自觉症状


6、老年性白斑:老年性白斑多见于中老年人;皮损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皮肤中的多巴阳性黑色素细胞数目减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不累及面部,皮损小而圆,白斑略低于周围正常皮肤;皮损区毛发不变白,也不累及黏膜。老年性白斑和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非常相似,不同之处是前者白斑略低于周围正常皮肤,而后者与周围正常皮肤平齐。


诊断要点:

(1)、多见于45岁以后,好发于躯干,四肢

(2)、散发性米粒至绿豆大小的圆形白点,稍凹陷,边界清楚,数目逐渐增多

(3)、无自觉症状

(4)、可伴有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性毛细血管瘤等老年斑(褐色)皮肤病变


7、小柳氏综合征:又称脑炎、眼病、白斑综合征,本病少见,其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小柳氏综合征好发于亚洲人、拉丁美洲人和地中海后裔,病程分前驱期、急性葡萄膜炎期、恢复期和慢性复发期四期,表现为前驱期的流感样症状,急性葡萄膜炎期的眼部相关症状、体征,恢复期的皮肤色素脱失、秃发和白发(对称分布于面、颈、躯干和四肢 ),以及慢性复发期的葡萄膜炎。


二、炎症后色素减退

1、扁平苔藓样变:是在出现色素减退斑或脱失斑前有原发疾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扁平苔藓等 )的特征性皮疹,但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数周或数月后皮损可自行消退。

2、白色糠疹:病因不明,可能与特应性体质、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风吹日晒、肥皂和皮肤干燥等有关。本病多见于儿童,皮损好发于面部;皮损境界不清,上覆鳞屑;无色素脱失斑,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

3、黏膜白斑:是指女阴、肛门及口腔黏膜所发生的白色过度角化及浸润性斑片。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闭经女性,以肥胖者多见,偶见于中年或青年

(2)好发于大阴唇内侧面、小阴唇、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黏膜

(3)损害早期为局部红肿,继而角化肥厚,形成大小不一的乳白或灰白色斑片,有浸润感,触之硬韧,如刮除表面白色角化黏膜,基底易出血。晚期可发生萎缩、干燥、皲裂

(4)伴剧烈瘙痒和灼热感,皲裂时则伴有疼痛。

(5)约2%患者可发展为鳞状上皮癌。


4、硬斑病(morphea):

病因不明,与免疫、胶原合成和血管异常等因素有关。硬斑病的初始损害为紫红色水肿性斑片,此后局部硬化、萎缩,色素减退斑呈象牙色,表面干燥、平滑,有蜡样光泽,组织病理有特征性。二、炎症后色素减退

1、扁平苔藓样变:是在出现色素减退斑或脱失斑前有原发疾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扁平苔藓等 )的特征性皮疹,但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数周或数月后皮损可自行消退。

2、白色糠疹:病因不明,可能与特应性体质、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风吹日晒、肥皂和皮肤干燥等有关。本病多见于儿童,皮损好发于面部;皮损境界不清,上覆鳞屑;无色素脱失斑,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

3、黏膜白斑:是指女阴、肛门及口腔黏膜所发生的白色过度角化及浸润性斑片。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闭经女性,以肥胖者多见,偶见于中年或青年

(2)好发于大阴唇内侧面、小阴唇、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黏膜

(3)损害早期为局部红肿,继而角化肥厚,形成大小不一的乳白或灰白色斑片,有浸润感,触之硬韧,如刮除表面白色角化黏膜,基底易出血。晚期可发生萎缩、干燥、皲裂

(4)伴剧烈瘙痒和灼热感,皲裂时则伴有疼痛。

(5)约2%患者可发展为鳞状上皮癌。


4、硬斑病(morphea):

病因不明,与免疫、胶原合成和血管异常等因素有关。硬斑病的初始损害为紫红色水肿性斑片,此后局部硬化、萎缩,色素减退斑呈象牙色,表面干燥、平滑,有蜡样光泽,组织病理有特征性。


三、感染相关的色素减退

1、麻风病:本病出现色素减退的机制与麻风杆菌侵犯黑素细胞、麻风杆菌氧化多巴进而竞争性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以及皮损局部循环的改变有关。本病多来自麻风病高发区;皮损边缘略隆起;皮损区感觉障碍;(蚁行感)伴浅神经粗大;抗麻风治疗可使皮损消退。

2、花斑癣:本病的色素减退与糠秕马拉色菌的细胞毒作用以及该真菌产生的二羟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有关。该病好发于多汗者,常于夏秋季发病或复发;皮损好发于躯干上部;皮损初始为褐色斑片,后转变为色素减退斑,但无色素脱失斑,境界不清,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真菌镜检和培养阳性。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男女比例约为3:2

(2).常见于炎热季节发病,好发于多汗部位,如躯干,颈部

(3).皮肤损害为淡棕褐色豆大斑疹,表面覆盖细薄糠状麟屑,皮疹融合成片状,略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奶黄色,边界清楚。陈皮损为色素减退斑。

(4).偶发于手掌的皮损呈边界清楚的深褐色斑片,表面看似无麟屑,但用钝刀刮之,则有康状麟屑

(5).无自觉症状,出汗时稍有瘙痒,可多年不愈。


3、进行性斑状色素减退症:研究发现,进行性斑状色素减退的发病与痤疮丙酸杆菌有关。本病主要见于青年人,无家族史,出现色素减退斑前无炎症性疾病病史,皮疹呈钱币状,境界不清,边缘无色素沉着,无感觉异常,皮疹主要位于前胸和后背,近身体中线处皮疹融合成大片状,Wood灯下可见毛囊处红色荧光,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示皮损区“色素环”正常,但较周围正常皮肤内色素颗粒减少,皮损处可分离出痤疮丙酸杆菌,真菌镜检和培养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黑素细胞数量正常,电镜显示皮损区及其边缘皮肤较多膜结合体 (内含多个 Ⅱ一Ⅳ期黑素小体)。外用过氯化苯甲酰、克林霉素、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口服异维A酸等治疗有效。


最新回复 (4)
  • 小半 2018-6-20
    0 引用 2


    四、遗传相关的色素减退

    1、白化病:白化病系酪氨酸酶基因突变所致的皮肤、毛发和眼睛色素完全或部分脱失的一种遗传病。本病出生即发病;皮损全身泛发、对称;毛发变细、黄,而不是变白;伴眼睛的损害和智力障碍等。


    2、结节性硬化症: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基因突变而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的色素脱失斑常呈叶状,出生后即有,叶状白斑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伴其他皮疹,如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和鲛鱼皮斑,伴其他系统损害,如癫痫、智力障碍,眼睛、肺部和心脏等系统损害;组织病理示白斑处黑素细胞数量正常,但对多巴反应呈弱阳性;电镜下白斑处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内黑素小体小,黑素化程度低。


    3、脱色性色素失禁症:本病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脱色性色素失禁症多为女婴,生后不久即发病;呈线状、涡轮状,分布和皮损形态类似色素失禁症,无色岛,边缘无色素沉着,不累及毛发和黏膜;常伴发眼睛、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肌肉及骨骼等系统异常和畸形;皮损处组织病理示基底层黑素颗粒减少,黑素细胞小,多巴染色反应弱,真皮内无载黑素细胞及炎细胞浸润。


    五、恶性肿瘤相关的色素减退

    1、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蕈样肉芽肿,皮肤色素减退系因细胞毒T细胞使黑素细胞上 CD117低表达,后者最终导致黑素细胞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该病好发于黑人和亚洲儿童;其皮损除色素减退斑外,可伴红斑、斑块、萎缩和鳞屑,无色素脱失斑,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同经典的蕈样肉芽肿;电镜下,黑素细胞出现变性改变,包括细胞器肿胀、黑素小体异常和黑素细胞碎裂。

    2、黑素瘤相关白斑:本病的发生是由 T细胞介导的针对黑素细胞和黑素瘤细胞免疫反应所致,因此本病的出现常提示患者预后较好。本病指黑素瘤患者伴发色素减退斑或脱失斑,部分病例的白斑可自发消退,白斑常分布在黑素瘤皮损的远隔部位,尤其是躯干,后可波及至四肢。


    六、外伤后白斑

    外伤后白斑在出现色素减退斑或脱失斑前有外伤史,但边缘无色素沉着,无色岛,不累及毛发和黏膜。此外,外伤后白斑应和白癜风的同形反应相鉴别,前者白斑皮损的形态、大小和外伤一致,无渐进性扩大,而后者的同形反应皮损可扩大,其他部位常有白癜风的典型损害。


    七、职业和药物相关的色素减退

    1、化学性白斑:本病是一种反复暴露于某些化合物(主要是苯酚、邻苯二酚类和巯基胺类)导致的后天性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本病的发生与接触化合物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色素减退的机制系接触额化合物对黑素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而并非由接触物所引发的免疫介导所致。化学性白斑发病前有反复接触某种化合物的病史,皮疹形态和接触化合物的部位一致,可有碎纸屑样斑疹,少数病例伴肝脏或其他系统受损。


    2、药物诱导的色素脱失:系统应用氯喹、氟奋乃静毒扁豆碱和伊马替尼等药物,以及外用咪喹莫特均可导致皮肤出现白癜风样损害。与白癜风不同的是,药物诱导的色素脱失出现皮疹前有特定用药史。


  • Quinn 2018-6-20
    0 引用 3
    辛苦楼主整理了,感谢~
  • 倚栏听风 2018-6-20
    0 引用 4
    楼主太有心了
  • 0 引用 5
    楼主用心整理,辛苦了
  • 未登陆
返回
发新帖